駛入發展快車道的柳鋼,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也帶來了不一樣的驚喜: 依靠科技創新,柳鋼在全國率先實現燒結球團煙氣全脫硫,自主開發的燒結煙氣脫硫脫硝技術,是國內燒結行業在該領域的首次成功嘗試; 依靠科技創新,煉鐵廠創新研發的高爐精準布料技術,實現高爐700多天的穩定順行,這項專利在世界范圍內首創,是鋼鐵行業的一項新科技; 依靠科技創新,柳鋼成功開發被譽為“鋼鐵皇冠上的明珠”的管線鋼;螺紋鋼質量水平躋身國內“第一梯隊;成功開發鍍鋅系列產品,結束廣西區內無法自主生產鍍鋅板的歷史。 …… 沒有什么比一份驕人的成績單更有說服力: 截至2019年9月,柳鋼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8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3項;廣西鋼鐵產業人才小高地的獲獎項目累計143項。 強“內腦”,奠定“柳鋼智造”發展基石 獲國家級、自治區級科學技術獎勵,有獎!獲國家發明專利,有獎!發表論文,有獎! 每一年,柳鋼均召開科技工作總結表彰會,拿出重金獎勵科技成果和人員。2019年5月29日,柳鋼拿出544.57萬元重獎科技工作者,比上年的340萬元多出了204.57萬元。 這是柳鋼重視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柳鋼相繼出臺一系列激勵政策、制度,厚植了“創新土壤”,為廣大科技人員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如,在人才成長通道上,柳鋼明確柳鋼首席專家、技術專家、技能專家管理辦法,打通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發展通道。 “要越來越多的科技人員,特別是年輕的科技人員不斷地在柳鋼這個廣闊的舞臺上充分施展才華。”柳鋼黨委書記、董事長潘世慶說。 良好的政策、機制,架起了科技創新的“橋梁”,讓柳鋼科技人員熱情高漲,也助力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結出碩果。 工藝創新就像馬拉松長跑,很多人都憑著一顆熱心,潛心研究。而柳鋼科技工作者,卻總能跑出“加速度”,跑出好成績。 高爐在爐役末期,如何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保持相對高產低耗指標?柳鋼人對此研究出了噴吹煤優化模型,并獲得2018年度中國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同樣是爐子壽命問題,柳鋼人研發的轉爐長壽命經濟爐齡控制集成技術,目前轉爐爐齡可達2萬爐以上,大幅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物料消耗。 在冷軋廠投用的無人行車,可單車運行和雙車協同運行,減少配備至少8名操作人員,不僅減少了人為操作造成的停機時間、往返路程、搜尋時間和倒庫次數,實現庫區管理智能化,更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助力柳鋼智能化發展。 近五年來,柳鋼共申請專利335件,其中發明專利155件;已獲授權的專利159件,其中發明專利35件。 借“外腦”,拓寬“柳鋼智造”發展空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來,柳鋼的科技創新工作以開放合作、包容共享的姿態,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發展的路子越來越寬,空間越來越大。 “產學研”互動是個典型。近年來,柳鋼積極“引進來”,與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聯合開展“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圍繞推動鋼鐵產品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綠色智能制造、資源能源高效綜合利用等開展聯合攻關。 這一模式,催生了一大批校企合作優秀項目,并加快了創新動能轉化。實施“高爐噴煤評價體系研發及應用”項目,掌握了在目前原燃料條件下噴吹煤比180kg/t的核心技術,達到國內外同類高爐領先水平。項目成果獲2018年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實施“高等級冷軋汽車用鋼的研制開發與產業化”項目,產品廣泛應用于五菱、長安、比亞迪、獵豹、廣汽等汽車品牌。
地址:廣西柳州市北雀路117號 郵編:545002 傳真號碼:0772-2313416 桂公網安備 45020502000068 電話查詢:0772-2590114 公司辦:0772-2592651 經銷公司:0772-2593649 人力資源部:0772-2592655 Copyright @ 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盈和動力